找回密码
 Register
搜索
查看: 48344|回复: 41

OCS Burma剧本U-GO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0 2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5-1-16 13:19 编辑

都熟悉过规则了之后,大家决定开一把稍大一点的剧本:U-GO——英帕尔初期作战。

历史上英帕尔作战日军惨败,投入的8万多兵力(面对大约20万盟军),几乎全部折损殆尽。——我对这段战史基本上是空白了解,只在推演的中期大概看了一些《大东亚战史》里面模模糊糊的地图表,对战局的理解程度也就维基百科程度,行动基本没有参照,全凭自己临时想象。

当然,我们双方在推演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包括村规、战局研判错误、参谋部失灵、协同失误、作战部署错误、战术设想错误等等。不过这都算是一些有益的经验吧。
(其实最扯淡的部分是:后来英军把日军打的落花流水、造成日31师团几近玉碎的山地攻势作战,其作战指导居然是由日军指挥官帮英军指挥官提出的......)

本来以为这次可以村规少一点,顺带可以做入法眼的战报玩玩,结果最终却又成了一个各种问题的混合体。(好在所发现的村规比较少)

——————————————————————————————————————————————————————————————————————————————————————————————
作战时间:1944年3月15日-1944年4月15日

作战地点:缅北,纳加山脉,英帕尔

对阵的双方:
英方:
作战主帅:朱爷·Leozhu·蒙巴顿元帅
前敌指挥:石头·Shi4stone·斯利姆将军
G2(情报):朱爷·Leozhu·蒙巴顿元帅/石头·Shi4stone·斯利姆将军(后期参与)
G3(作训):石头·Shi4stone·斯利姆将军
G4(后勤):朱爷·Leozhu·蒙巴顿元帅(早期)/石头·Shi4stone·斯利姆将军(后期)

蒙巴顿元帅在作战行动初期兼任北方战区总指挥和盟军空军总司令。后来专任对日军作战情报的分析与对日军将来行动预计、对前敌总指挥作战计划的审批通过工作、还有休息的工作...
斯利姆将军初期负责英帕尔战区总指挥,后来则全权负责场上英军的指挥和控制。

日方:
军司令官:牟田口 睿渊中将(就是洒家了....)
G2(情报):牟田口 睿渊中将
G3(作训):牟田口 睿渊中将
G4(后勤):牟田口 睿渊中将

日军人力匮乏,在各处寻找作战参谋未果,军参谋本部参谋工作都由司令官一人执行。

然后在实际推演过程中,两种指挥部的组成模式,造成了后来出现的一些很扯的情况,完全暴露出了两种不同组织模式的优缺点。(这明显是战棋之外的因素,不过确实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
双方采用剧本给与的历史布置:固定位置,自由布置极少单位和运输工具。

作战地图和双方部署如下


总的来讲,看到这个部署态势,就知道历史上日军发起这场战役本身就是一场错误,根本没有考虑过作战的实际可行性——不论兵力、火力、物资、运输能力、空军日军全面落后;在作战部队的素质方面,英军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大部分AR相差在1-2之间,英军AR在5的单位也不在少数(这基本不能寄希望于奇袭,而且一旦打成混乱,就毫无优势了,战斗基本是作战实力的对决),而且日军还处在攻势地位——看着英军那长长一串串的增援单,我真的有点头晕。



首先,我对双方战略能力必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针对具体情况来处理整个作战。着手的部分从兵力物资开始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双方到结局的时候总的步兵战斗力(以“Bn/营”为单位,一个营战力=2,旅按照4或者6分为2Bn和3Bn):
英军:98Bn
日军:27Bn
(关于这个兵力对比,实在是让人怀疑历史上日军指挥官的脑袋,而且作为攻方,这需要面对超过3倍的优势兵力,而且对方的战斗素质并不差劲。如果不算独立单位,日军的33D,18D,31D——第15军,需要面对英军的Ind17D,Ind23D,Ind20D,Ind5D,Ind7D——分别隶属于第4军和第33军,如果再算上独立单位,英军的单位将多的数不胜数。不过,日军的很多作战赢得都很险,就这点而言,历史上日军指挥官不少确实是将才——这个天真蛮干的家伙除外。)

补给的内容:
英军的Table表要比日军高出一倍
(关于这个可能是日军唯一并不是大劣势的部分,后面会讲到)

运输工具:
英军:2SP骡子,7SP卡车,2T运输机(航程问题,其运力都是X2的)(相当于共计40T)
日军:3SP骡子,2T卡车,1SP货车(共计18T)

空军:
英军:
飓风                              5个中队
喷火V                            1个中队
P40N                             1个中队
“复仇者”战术轰炸机      1个中队
“英俊战士”战术轰炸机  1个中队
B-25米切尔战术轰炸机  1个中队

日军:-                          0个中队

好吧,关于双方硬实力的部分,暂时就不讨论了,这个东西让日军看着简直就是头大。

现在谈谈双方在部队特质的的问题
日军的优势:
补给后勤:
1.大部分是步行MP单位,跑路、追朔和投掷都可以硬生生穿过EZOC,在山地中沿小路计算也便捷
2.1T补给可以供应10个单位
3.有觅食规则,结合可以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一段时间
4.有牛,可以缓解强制补给弹药的问题。
5.可以用步兵营构建搬运队,提升HQ的投掷能力
6.营级单位补充储备弹药只需要1T而不是2T
战斗能力:
1.有万岁进攻,一旦产生突袭效果,威力绝不可小觑
2.如果战斗模式在维持本回合不移动,将获得顽强防御的属性,自动盖1级工事

日军的劣势:
补给后勤:
1.硬件设施太少,后勤系统本身太过脆弱
2.没有工程能力,工事不能升级和扩建
3.运输工具不能重建,想要补充,只能下手抢
4.牛一旦被对方夺取,直接被消灭
5.日军没有援兵,只能靠重建
战斗能力:
1.当参与作战单位达到6个,作战AR-1
2.万岁进攻失败的单位将永久移除
3.转入搬运队的单位战力和AR=0
4.师团HQ在战斗模式下只有2的战力
5.步兵营本身战力只有2

总的来讲,日军的后勤屁股不大不重,可以甩开沉重的屁股轻松行动,但是浑身的肌肉不结实。日军的交战能力并不强,战斗效率不高。

英军的优势:
后勤补给:
1.极其强大的公路和空中运输能力
2.回合补给量相当大的
3.卡车运输机可以重建
4.有相当多的预设补给
5.万不得已时可以使用运力极强的“驼峰”航线来增援运力和补给
6.有很多机场跳板,可供英军进行空中运输
7.HQ有工程能力,工事可以扩建
8.营级单位补充储备时,只消耗1T而不是2T
9.旅为一个RE大小,不是两个,缩减了维持成本
10.场外机场整备不需要消耗补给
12.地面火力单位建制较大,可以节约汽油用量
战斗能力:
1.单位战力本身较高,高战力的旅单位可以在不用补给进行防御
2.极佳的火力优势

英军的劣势:
后勤补给:
1.骡子少,山地运输困难
2.按照常规,1T补给只可以维持2RE的单位
3.卡车MP在山地中的行动能力就是一场灾难,包括追溯和投掷补给都是卡车MP
4.3-4为主的AR在断补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悲剧
5.HQ不能重建单位
6.使用“驼峰”航线的代价是给日军送分
7.一半的重建表没法使用
8.若开援军需要使用消耗空中运输能力或“驼峰”航线来到达
战斗能力
1.旅军力只有1,一旦出现损失立刻就没了
2.英联邦军队和中国军队没法有效协同,包括攻击,投递补给,共享预备标记
3.在山区、崎岖、丛林中没有观察员,空中火力没法砸到

总的来讲,英军的肌肉强大,但是身上的膘脂很多,屁股比较大运动不太灵活,不适于山地机动和山地进攻作战。战术能力相对比较强,火力强大。

简单对比下来,双方是拥有完全不同特质的部队,并不能简单使用实力来衡量——就如东线战场的情况——不过实力依然是任何作战力量的基础,忽视实力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地形足够复杂并含有小道网络,就是日军的主场,其他地形则都是英军占据着优势。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对局势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点评

很久没有见到长篇战报了,加油!  发表于 2014-10-28 22: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22: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2-25 12:15 编辑

总结:(我的看法)

这场推演的双方表现的亮点主要在山地作战之中:
日军:初期把握住了英军的畏惧山地作战的心理,通过快速向英军前沿的纵深扩展,迫使英军不断后撤(当然英军如果不撤退,也指不定会有相当的兵力因此陷入孤立包围),指挥部的协调失误,偷袭进城,得到了相当的分数。虽然塑造的英军行动的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较长时间里牵制和钉住英军兵力以及调动英军部署的行动还是比较成功的——没有达到预计的最理想情况,但英军基本上是在按照日军的设定在动作。
英军:内防御圈的防线修筑的非常严密;在克服了山地作战的畏惧心理后,果断抓住了日军的部署漏洞,展开反击作战,造成了日军后半段北部山地作战陷入极度被动中。

双方的主要失误:
日军: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及时注意到态势的转变。在局势的天平开始逆转时,并没有及时予以注意,所以没有及时注意到自己的安全问题,给英军暴露出了极大的软肋。同时,也没有注意到天降大雨对于英军山地兵站系统产生的致命影响,大雨之后对于31师团的情况依然过度悲观。
英军:初期的防御上产生的很大的问题,虽然保住了相当的兵力,但损失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由于英军的部队并不适合山地作战,使得大量的兵力因此无法施出效能。同时英军的地面部队并不重视补给消耗,无意义的炮击消耗了大量的物资,使得英军的物资储备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

东南亚恶劣的交通情况和破碎的基础设施,难以维持大量的部队。相对于总的地面空间而言,部队能控制的地域都不大,所以有极大的机动空间可供施展。就OSC的物资补给系统而言,物资都不得轻易浪费,这也就要求每一次只打一些必要的战斗。当然也就意味着这些战斗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交战后能达到明显的作用。相比较与兵力较足的东线战场,这里并不一定有绵延的战线需要突破,不过务必捕捉重点部署作战对哪一个都重要的。

局势而言,虽然有一些大势所趋之类的话总被说道,但是人为制造和左右局势的能量远远大于“大势”所趋。所以局势的到底走向何方,最终的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最终还在人为——即使情况再过艰难,也肯定是有办法可以找到的。预计“大势”自然简单,当然最终产生效果的还是能达到的局势而不是“大势”,而这说真的是极难预计得到的。可能每一次交战,每一决策,都会将局势引到一个双方在之前完全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每一次对局的态势都没有办法复制——即使是同样的剧本,每一局双方都会面对独特的局势、特别的问题、显露出不相同的闪光点、暴露出特有的弱点,没有必要因为之后的表现好坏而后悔之前哪一步走坏了什么的。

主帅的自信心十分重要——自大远远较没自信要好。高度的自信能更能让主帅处在更加积极的状态,有更加的积极的状态,也就能更多的可能去尝试主动左右局势,当有更多的次数其主动行动,则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取得胜利。

虽然都有一些村的问题在对局中出现,不过村村更健康,我总觉得人总是从不断村开始的最后才“脱村”的。

补充一下:骡子不能变延补队,但卡车可以。所以英军的补给情况应该要好一些,具体会对战局有多大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欢迎各位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23: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0-23 22:25 编辑

作战环境和双方情况和部署:

作战环境——地形:

整体看去,超级复杂的作战地形:平地,丛林,崎岖,山地,小镇,城市,大小河流,各种道路网,国界线,界碑,湖泊......几乎全部都齐了。
巨大的纳加山脉围绕着谷地,谷地到铁路的距离远远超过了从英帕尔谷地为起点的拖拽能力。公路网并不复杂:从谷地中间发散出4条公路,其中心在英帕尔其中科希马——英帕尔全天候公路是英军补给的主要交通线,需要对之进行全面控制,其余公路可以从Imphal投掷补给出来,其中两条公路可以通往山区外界,一条仅仅通到山中就消失了;另外一条则是山谷之外:Kalewa——芒累——Mintha公路,南北通向,与钦墩江基本平行。山区中有相当复杂的小道网络与公路网相交,不过小道网络有一些脆弱的节点,这些节点一旦被控制住,整个网络的通畅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例如Jessima,控制着整个北部战区小路的咽喉。日军的补给线路主要由钦墩江上的港口构成,不过他们不能运输物资,物资要通过曼德勒——曼金山脉的公路运送上来,要绕相当远的路。
作战环境——天候:
3,4,5月份的天气大部分晴朗,地面条件总体不错,适于地面部队快速机动,同时利于空军作战。

英军:
主要情况:
据守在英帕尔谷地及周边据点,暂时完全控制英帕尔——科希马公路。补给和援兵要从希尔恰尔进入,有些则是更远的若开机场(他们需要先花费运力运到希尔恰尔,再从希尔恰尔出发,不过这一段容许接力运输)。在希尔恰尔的援兵可以沿着铁路线进场,铁路运力为6个RE。

部署情况:
英军部队配置分散,本部部署在英帕尔市区;印17师与日军呈胶着状态,处于通赞——英帕尔公路的南部;远征军和英联邦控制着科希马——英帕尔侧翼的重要交通据点:Jessami;印23师分散维持着后方兵站系统的安全;印20师执行芒累——英帕尔公路的防御工作,他们所处的位置也切断了Kalewa——芒累——Mintha公路的南北通向;一些独立单位配合着印23师控制着一些后方据点;整体防御作战态势。公路之间的山地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做到全面据守。空军为英军提供着极佳的火力,不过“空中客车”们有必要对若开空运表的增援(数量相当大)进行空运支援才能让他们进场,这可能会用到很多运力。

日军:
主要情况:
日军部队分布在山谷外围,处于外线作战,印20师将整个日军切成两个部分。钦墩江用于给养运输,物资的补给出现在Kalewa和东部南部公路头。没有任何固定援兵,援兵全凭死伤后重建(出发点为师团所在HQ)。

部署情况:
日军部队分布在两个主要片区:芒累南部地区分布在公路网一带,芒累以北则分布在钦墩江左岸。南部为33师团作战区域,北部为15师团和31师团作战区域,独立单位主要配置在南部交通线上,北部战区也有少量独立单位。日军主要前进路线实际上因为道路网被分为了三个部分,基本上一个师团各负责一块:33师团负责托巴尔——芒累一线,15师团在芒累——乌克鲁尔一线,31师团则负责乌克鲁尔——Jessami一线。日军的大威力火力单位建制小,但是每个建制行动却都需要汽油,装甲部队则在复杂地形下难以发挥,并且装甲部队初始位置处在距离Kalewa拖取范围之外,一旦33师团HQ行动,则需要使用补给维持。

综合前述的来讲:
日军处在总体攻势状态,在初期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在达到谷地外围前有足够的空间做各种机动动作。英军的中后期开始兵力非常足,想要取得战果,必须尽早取得战果,还要限制住英军效力——至少要控制住英军部队或者在无关紧要之处牵制住大批的英军。而当英军开始集中起足够兵力据守谷地,那么想要硬打下来,则难度实在太大。必须要运气极佳:在关键时间段内,天气必须长时间糟糕,造成英军飞机无法出动,日军近距离战斗效果要好、物资补充每回合都要大、重建要快要多,英军的物资要慢,英军指挥官连出严重失误等等。这些极佳的运气组合在一起才能有足够的机会完全控制住英帕尔市区。当然谁到知道出现这种机会不太可能。
英军初期的兵力并不算多,部队也并不适合在山地中发挥能力,并且部署也不太好,尤其是印17师处于日军33师团的半包围状态,山地中有大量的机动空间,所以外围部队退守谷地则是必须的一项选择。当然如果退缩太早,会造成日军初期推进过快,可能会出现在援兵尚未蓄积到足够实力时就被日军扯碎或控制住未来的防线和重要地点的情况。如果发生这种事情,英军后期的作战压力将非常大——也就是在谷地内部通过进攻作战重新夺回谷地重要据点的控制权。英军主要作战目标也就是据守谷地和完全控制住英帕尔——科希马公路,而前提则是时刻能能有效运用的兵力去应对日军的攻击作战行动。
总的而言,对于日军来讲:早中期行动要“快”,当然没有其他条件而光有一个“快”也没啥用,而且在山地中机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即便是在小路上——小路往往蜿蜒曲折,而且对机动力的消耗是公路的两倍,所以前进起来速度会很慢(这对日军行动的限制非常严重,对日军而言难度非常高)。而英军的问题则是,初期:如何限制日军的前进速度,同时要保证自己的机动部署自由。双方在中后期需要面临的情况可能无法估计,完全需要看早中期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当然胜利条件的苛刻程度还不至于让双方都不能接受——虽然秉承OCS一贯的设定,能达成历史局势则算勉强平局(虽然GBII的“台风行动”好像从来没有德军抵达到过历史线):

Allies:
2 per turn no Japanese units are on or adjacent to the Imphal-Dimapur road

Japanese:
4 per turn a Japanese unit is on or adjacent to the Imphal-Dimapur road

2 per turn a Japanese unit is on or adjacent to the Allied railroad

30 control either hex of Imphal at any point in the game (once per game)

30 control Dimapur at any point in the game (once per game)

50 control any hex of Imphal or Dimapur at the game’s end

2 per Hump Diversion

Both Sides:

Control the following locations at the game’s end:

Kohima (A10.21)—20
Ukhrul (A14.13)—10
Bishenpur (A5.07)—10
Palel (A8.05)—5
Jessami (A15.21)—5
Kharasom(A14.16)—3
Tamu (A13.01)—3
Shuganu (A7.03)—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2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0-27 22:14 编辑

特别关于英军的联合指挥部:

英军的联合指挥部的组织模式是在三个人的讨论下组织的:
基本原则是:
主帅下定作战决心,指挥部统一作战计划;重要情况需开内部会议,由主帅决定是否有必要;各自主管战区内的行动,兵力一旦进入某个战区就受到所在指挥官的控制;是否需要重划战区由会议决定。

蒙巴顿元帅作为主帅,自然拥有更大的权力。不过蒙巴顿元帅认为自己对规则的熟悉程度较差,并不适合一口气指挥太多兵力。
斯利姆将军同时正在和某外国友人推演OCS的突尼斯作战,被认为对于通则相对熟悉。

在英军的内部会议(日军指挥官旁听)中,认为将战区依照XX.12一线分为南北两个战区,开场兵力较多的南部战区被划分给了斯利姆将军。开场兵力较少,且包含权责使用主要位置的北部战区由蒙巴顿元帅亲自管理。

这是实际操作中的南北战区划分:

因为当时大家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英军内部会议(日军指挥官旁听)对战区划分线十分的简单。大致看上去非常明了—— 英帕尔科希马公路进入谷地的位置为分界线。
不过细看下来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是后来突发异常情况才暴露出来的):
地形划分过于粗陋,关键地形并没有成区域由单个指挥官负责:英帕尔——山夹库,乌克鲁尔公路区域没有统一划分给一个人指挥,这最终造成了英军在作战中出现决定性失误(推演描述中再细说)。

后来觉得理想中初期应该如此进行战区划分:

如果划分线从地图西边上开始沿着XX.12延展,到Leima Khong河时沿着河流往北折一下,到XX.15再转为向东延展,后来出现的情况就基本可以避免


关于日军方面,日军指挥官知道联合指挥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协同问题上,对战局产生突破的地点也许就会在作战划分线上出现。不过这在当时也只是一个粗陋的想法,并不是什么成型的想法,只是后来英军出现决定性失误被日军意外把握住,在反思这个失误的时候,才注意到上面的细节。


关于日军指挥部的情况:
日军指挥部由单人组成,不至于有全局协同问题,不过也有自身的缺陷:
1.单人工作量大
2.指挥官下决心没有参谋官辅助,细节问题容易被忽视
3.没有人能对指挥官作战决心的缺陷提出质疑,作战计划的潜在问题可能无法发现
这些缺陷造成了日军北部战区的部署一直存在本来可以避免潜在问题,推演末期被英军把握;后日军在关键时刻决策出现连续失误,造成了整个31师团陷入绝境、被打的几乎玉碎的情况(推演描述中细说)。


关于英军指挥部的作战基本思路和作战计划:
英军内部会议决定,日方指挥官被排除在外。


关于日军基本作战计划:
日军指挥官判断,想要在关键点取得优势,至少要有一个前提:足够的战力优势——说穿了也就是在关键区域内取得兵力优势。
而如何在关键点上取得兵力优势,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迫使英军按照日军指挥官意愿进行作战部署。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下场上日军能力范围:
日军指挥官如此认为(当时没有太关注场上VP点分布具体位置,最初判断仅仅按照取得一些奖励分数的条件和一些高分VP点进行的。当时详细关注了,也许计划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1、在空地上进行战斗并不是日军的理想状态,但不会说在大优势下这点不会改变
2、山地是日军的主场,也就是不论如何,山地地形都有利于日军施展作战
3、控制英帕尔——科希马公路会给日军带来很大的好处
4、对于英军而言,英帕尔谷地的极端重要,如遇压力必将重兵据守此处
5、初期对于日军的行动极其重要,因为此时英军尚未达到压倒性数量优势,英军的防御必定依赖作战部队依据局势及时机动到当时战局关键的地区。

依据以上,大概的基本思路也就出台了:
攻其所必救,以此调动英军的兵力,在英军抽出兵力的地区取得战果

当然,局势的发展并不会完全根据日军指挥官的想法进行,所以佯攻很可能变成主攻,主攻也许会因为局势转变而成为佯攻,作战中只要沿着基本的思路进行临时应变就可以了

那么具体的思路就是,限制英军可供自由机动部署的兵力数量,同时对英帕尔谷地施加巨大压力,迫使英军尚在自由机动状态的部队调兵防御英帕尔。
1.如果英军在英帕尔投入过多兵力,那么英帕尔——科希马公路的防御实力必然下降,这里也就是日军可以取得关键战果的地区。(最理想的就是英军在英帕尔地区组织防御失误,造成这里也被日军占到便宜)
2.如果英军无视英帕尔威胁,调兵部署在英帕尔——科希马公路,那么英帕尔谷地很可能就出现防御漏洞,日军很可能在这里取得战果

好的,那么再看详细的局势:
1.英军到底哪些部队能被日军在第一时间限制住部署自由。问题很简单:印17师本队
2.那些部队能以最短距离最小难度最快速度抵达英帕尔——科希马公路。问题也很简单:31师团
3.其他部队哪些能对英军第一时间造成最大压迫力。这个问题稍微绕一下:在最短距离,很可能以最短时间抵达谷地的部队,就是英军最大的威胁。放眼望去,也就是15师团了。
4.对于部署的细看:三个是团中,33师团有些部队部署并不适合参加被赋予的任务——对印17师的限制行动,所以对于他们最好分配其他任务,不然就是浪费;独立单位在第一时间内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要动他们还要汽油,完全是虚耗粮饷,所以最好还是不去动它们。

那么日军的初期初步作战计划就出台了:


关于这个计划的有效时间到底有多长,应该坦白说并没有做任何估计,也没有考虑过第二阶段作战的问题:
一.剧本只有10个回合
二.说真的,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日军指挥官实在估计不到未来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三.毛奇的观点对日军指挥官而言,影响很深:“事前准备好的计划,在作战中却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战斗的战术结果构成做出新的战略决断的转折点;因为,一场会战的胜利或失败都将改变局势,而人的洞察力却只能预料到第一场会战。”“因此,任何作战计划的准确性都不可能超出与敌主力的首次遭遇。只有门外汉才认为,实现能预计到一个战局的全过程,能够考虑到全部细节直至结局。”“战略是一个由多种应急因素组成的体系。”

当然一些具体的因素还是可以也是要掌握的:
例如,日军最快可以在第三回合进入英帕尔公路(进入公路后还保留有一定机动力),此时如果情况理想,英军的援兵只有一个指挥部抵达(实际推演中,在第四回合结束的时候,日军弱小的前锋在经过战斗后才勉强通过英军布防漏洞钻进公路)。由此,日军对印17师的牵制时间最差要达到第三回合才能算是作战成功(不过必须考虑到英军会进行防御,但是由于不能估算出防御效果如果,所以在时间越长越好的成为和衡量时候真正成功的大砝码)。
其他的有点想不起当时是怎么想的了....瞎编也不好,就不多说了。

那么现在的计划是好了,按照计划进行展开部署(由于大部分单位都是固定的,所以真正能做到部署展开的实际上只有印民军和运输工具——关于牛的问题,到了第一回合结束才想起来,所以那个时候才做补上的):

首先,日军指挥官判断,31师团和15师团会跨过山地作战,需要的是步行运输能力的支援。所以将骡子1:1的比例分配在此。长距离机动卡车利于南部公路运输,货车则用于对15师团和31师团的所需物资的初级运输。
经验不足预想不够计算不足,分配非常的粗陋简单欠考虑。后来的实际作战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运输困难,有一些物资直到前线已经打得稀里哗啦了,游戏结束,都还没有拉上前线。“如若在最初的集中中犯了错误,那么整个战局中都几乎难以更正。”对这句话的印证实在是血粼粼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20: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0-25 21:39 编辑

第一回合(距离现在时间有点遥远,细节记忆有点模糊。当时的判断有些有点想不起):
天气:晴朗
空中:空军行动不受限制
地面:干燥
按照剧本要求,日军先行。
获得补给:获得1.5SP——分别在货车初始点33.05放置1SP和Kalewa放置0.5SP
移动情况:
指导:日军决定用预备标记(一共只有7个)协助主攻方向上的快速推进,利用最小运动通过险要地形,然后进击阶段全力推进。

31师团:大量单位利用预备标记,尽可能将一些难办地区的部队用预备标记渡过钦墩江,准备在进击阶段往前推进。
15师团:整体局势同31师团,不过渡河地点有一个渡口,所以将附近的单位尽可能向渡口靠拢
33师团:面对的情况就是教学剧本的内容,由于31师团和15师团将仅有的的预备标记用光,所以只能纯靠步行。关于33师团阻挡17师本队的阻塞部队实力相当有限,所以只能寄希望于17师与其陷入焦灼的拉锯战。不过胜利条件改了,日军的作战自然也跟着变了,再根据以前的思路进行部署,那意义不大。
没有扣上预备标记的单位,都尽可能的往前进。尽快进入山地快速机动。

这个时候发现,南部山地的运动单位急需骡子进行支持,而现在手头上的只有卡车。卡车只能不顾艰难开进山里面,带着补给跟上先头部队在山里建立小的仓库,为先头部队囤积需要的补给品(运动能力耗费极大,根本就是严重浪费)
(其实村了一点,卡车运输点数穿过了EZOC。进击阶段就自我纠正了。)

关于补给问题:这点本回合我村了,第二回合才发现和纠正——补给判定是整堆整堆进行的,而不是一个一个单位进行的(不过本回合就没有怎么过问)。
日军为了节省补给,没有使用补给喂养部队。结果觅食的效果并不好:

基本没有通过的(由于是一个一个抛的,所以有阻塞用的一个单位被误认为是通过了。)
此时,日军指挥官开始有点后悔这个决策了,因为阻挡印17师的“塞子”是急需战斗力的。当初的决定是考虑车上有4T,防御战打一场2T,喂养1T,第二次防御战战斗面,视情况决定怎么打,这样就可以撑到2回合防御战全部打完。(此时,日军指挥官判断:盟军遇到着这种地形并不一定会硬拼。如果是日军指挥官,很可能会选择“突围”,但战斗也有可能发生,觉得战果也许可以接受。不过,后面的英军发起的战斗印证了,“突围”可能是一个非常差劲的选择,战斗也许更好。)

英军的反应阶段:
飞机起飞狂轰滥炸(村了,不能轰炸没有观察员的单位。很快被指正出来),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地面部队没有动作。

进击阶段:

日军在扣上预备标记的单位统统解除预备标记,快速往前推进。尽可能让日军的前进速度最大化。顺带将下面不应该穿过EZOC的卡车重新放置一下。
另外,大家同时突然想起这个剧本是可以设置2.5SP的牛的。在不违背规则字面意思的情况下,大家对于此时换一些牛上场都表示同意——初始设置的SP。日军指挥官决定不严重违反规则,所以就在转换后因处于进击阶段没有移动。
这些牛的分配方法为:
1.33师团区内1SP
2.15师团区内0.5SP
3.31师团区内1SP

这些牛行动慢了一个回合,不过它们依然极大的帮助了日军后来的行动,给日军脆弱的运输系统极大的减弱了工作负担——如果没有这些牛,就算骡马跑死,日军的北方攻势还没接近公路就要因为补给供应不上而陷入停滞了。


日军阶段完成时的态势:

应该说:
1.日军的总体部署态势33师团已经显示出了对英帕尔谷地的压力,对于印17师本队的牵制办法就在于如何更长时间“塞住”它退回英帕尔谷地;
2.15师团还处在展开中,前锋的三个单位展开位置稍微分散一点,日军的进攻方向可以根据三个位置任意选择——虽然实际上对的行军速度还会受到地形大大的限制;
3.31师团的基本进攻线路已经完全显露给了英军,因此没有必要做出什么隐藏动作,此时对31师团而言现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如何机动“快”了。
暂时而言,一切只是按照计划进行,突出的缺陷就在于33师团“塞子”的本来风险被加大一圈,种下了后来造成了33师团主要任务的全面失败的种子。

英军阶段:
关于英军阶段,日军指挥官对其内部决策的问题了解不多,所以只能比较简略的说一下了。

英军的物资补给分配稍微出现一点协同问题:实际操作中,本来需要分给南部战区的一些物资,因为蒙巴顿元帅觉得有必要,所以临时转投了北部战区,南部战区并没有分配到新的补给。
英军的移动:
1.南部战区印20师快速往芒累一线收缩——这实际上帮助了南线日军的山地作业,因为没有可以阻挡卡车行动的EZOC了。
2.英帕尔对外的小路迅速被英军堵住,不过这需要很多的兵力。
3.印17师一个旅渡过横向越过河流,缩减地形惩罚准备突围作战,卡车违规也越过了小河,不过立刻被指正出来放了回去。
4.北部战区的部队进入Jessami,准备据守Jessami和附近的交通要道。不过蒙巴顿元帅误将盟军的追朔补给当成步行MP了(实际上是卡车MP),在补给阶段出现了出现了饿死了几个部队的问题,这直接造成了Jessami守军实力的大大下降。

关于英军的渡河行动,此时发现了问题:直接挡住是需要面对现在这个情况的,不过问题来了,如果分散堵住英军渡河的部队,那么塞子本身的强度就会有限,不过现在思考一下,还是需要塞住英军的渡河地点的——因为英军的两个旅都可以渡河,带来极大的攻击优势。如果英军当时真的如此发起攻击,这个情况就远远要比现在面对的情况头大了。不过我也并不能做什么否认当时的想法全面错误:因为如果要取得战果,冒险则是必要的。
也许,当时有一个日军参谋就可以发现这个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了。

英国空军的行动非常效率,很快堵住17师的塞子炸瘫,战斗阶段英军地面部队随后,开始突围。因为出现攻方奇袭,造成了日军战损1个单位,守军被迫后撤,英军取得进击战果。不过英军夺取骡子的战斗则全面失败,日军携带大量物资的骡成功的逃跑了。

关于战斗判定:
我们采用的办法是:攻方发起攻击,扣掉应该用的补给,并在领导单位上备注好说明。发起攻击的叠堆和被进攻的目标扣上“X”标志,有特殊说明,则在X上面做备注。然后转交给对方,守方视是否要使用补给而进行裁决。由于大部分是山地和糟糕地形作战,所以OVERRUN的可能性并不大,不需要进行OVERRUN考虑,传档的次数因此也被大大减少,麻烦少少。

接下来在进击阶段,日军由于一个单位没有扣上OOS,所以战斗力因为村规的关系被增加。不过这次出现了守方奇袭,英军被迫后撤(如果全部扣上OOS,战斗投掷点数不变,则日军还需要损失一个单位,不过英军依然需要撤退。)
本回合英军大概的移动情况:

现在整个印17师和33师团陷入了焦灼状态,英军的17师并未全面退出来,日军还有机会再次插入英军队形的漏洞中。

结束时的战线情况:

英军选择收缩战线确实是一个正确选择:缩减战线的长度,减少战线上的漏洞,节约出兵力。不过此时芒累地区的收缩是否必要,我确实持有一点点的看法:因为这减少日军的南部区域的后勤困难程度。

不过总的而言,现在的情况英军的部署还是被牵制在了谷地一带。也许这个牵制的部署并不是因为日军的施压,而是局势本来就需要如此部署。

日军总体补给的情况
回合阶段说明原有通用水牛总计
1
存储
11.5
2.5
14
     
 增援
1.5
  
 移动油料
-0.25
  
 补充/补给   
 轰击行动   
 攻击消耗   
 进击油料   
 防御战斗
-0.5
  
     
 净值
0.75
  
     
 结算
12.25
2.5
14.7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2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0-25 23:42 编辑

其实第一回合充斥着一些村规。
主要就是关于鉴定补给应该是一个叠堆一个叠堆的进行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倒是日军本身计算错误,印17师突围的第一战,战力对比是正确的(也就是全部叠堆都处于“断补”状态和“DG”状态下的战斗力)。不过第二战确实是有问题的,这点需要点明。

因为英军不适合山地和林地作战,所以处在复杂地形区域时,地形基本上解决了日军战线的安全问题——只要能有力的控制住交通要道,就不太需要担心英军会楔入日军纵深。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22: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0-27 14:06 编辑

第二回合:
天气:晴朗
空中:空军行动不受限制
地面:干燥
主动权情况:日军争到主动,决定先行。
获得补给:获得0.5SP——放置在货车初始点33.05
援兵情况:重建一个营(战损盒中只有33师团的单位)
移动情况:
指导:利用预备标记加快前进速度,随时准备利用预备标记直接越过弯曲地形,加快行军速度,33师团继续进行缠住印17师的行动。
回合基本介绍:本回合33师团的作战出现严重失误,应对新情况出现错误的部署导致作战任务的全面失败,实际情况需要重新研判。

33师团:日军指挥官在扫视一遍以后认为,印17师的前卫只有一个较弱单位进行防御(即:图上检查点1),可以发起突击截断印17师大部分部队。于是草率的决定了本回合要在1号检查点发起一场攻击战斗,以便第二次“塞住”印17师大部。不过当把档传出去以后再看检查时,突然注意到日军之前忽视了英军的预备单位——如果这些单位加上来,1号检查点的英军战斗力就会大大增强,不论如何日军都是打不下来的。
15师团:英军在此处没有预备单位,于是日军不需要担心英军会有什么动作,所以HQ优先冲上来,建立补给线。三个先锋分开行动——中间的单位利用预备模式跨进山地小路,准备在进击阶段再做前进。3号检查点因为面对的是一个AR=2的单位,日军认为DRM=2,可以试着攻击一下,如果取得战果,很可能能堵住印20师的退路。
31师团:因为觉得在这里使用预备标记,此时前进的幅度并不大,而且前方还有战斗需要打,所以并没有使用预备标记。位处2号检查点的前锋在计算过战斗力后(就算全部是战斗模式,战力比也不会增加),决定将两个单位转为移动模式,以利用在预计中会取得的进击战果冲进驻兵尚在城外的Jessami重镇。

日军的水牛现在开始前进,但是由于水牛本身机动力就慢,所以一定时间内出现断补是肯定的。这一点没法避免,所以需要事先想好临时对策。繁忙的山地运输工作开始进行,因为骡子本身机动力较慢,其实运输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只能从“仓库”到“仓库”一点一点来运。用一定的补给先将已经扣上OOS标记的单位解除OOS,15师团一个先锋单位已经够不到补给,所以只能在敌前使用觅食办法维持。
“看着日军在山里的跑来跑去的牛和骡子,真想抢啊”——这是英军指挥官说的话。不过英军最终还是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运输工具抢夺的作战。

英军在反应阶段炸毁了17师本队的一个补给堆,剩余3T。——英军此时的作战思路认为日军会采用夺取英军补给的办法保持攻势。补给多当然多多益善,依照局势日军若想用夺取补给来主导作战,难度确实很大,因为要面对的就是英军的策略:烧毁用不了的补给以及进行围绕补给堆的战斗直接用掉。

战斗情况:

31师团:万岁进攻产生效果,直接做掉了防御阵地上的非洲部队。先锋部队成功进入Jessami。
15师团:进攻AO1.DO1战果,日军选择退入山地,因为从距离上来看下一个回合使用预备标记可以成功进入谷地,所以英军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可能,需要派兵防御。
33师团:英军预备单位进入防御阵地,日军必须选择放弃自杀性进攻。

进击阶段:

日军去掉了预备标记——这次主要是15师团的,前进并建立了15师团的侧翼安全,不管怎么样,至少可以打消英军突击歼灭HQ单位的想法。
33师团跟在英军后方的一个单位解除预备后,进入了英军烧毁还剩下的补给堆,夺取了1T物资
另外,日军决定在4号检查点发起一次攻击,因为面对的AR=2,所以觉得有可能会产生突袭。于是决定发起一次攻击——不过这次的结果非常惨,发生守方奇袭,攻方全部战死,守方没有任何损失,不过好在没有采用万岁进攻,单位还有机会再次进场。

日军阶段结束时的战线情况:

总的来讲对与英帕尔谷地的巨大的压力因为33师团进击阶段的攻击失败而削弱了一些。不过从日军角度判断,现在的局势对于英帕尔的压力还是很大。不过此时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印17师的牵制作战失败。
现在如果还想“塞住”印17师,只能奢望英军出现严重失误——而出现失误这种东西实际上是最靠谱也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人人都会犯错误,利用对手失误取得胜利可以说是战史中的大部分胜利都是如此来的,但关键地方期望对方犯错误自己还可以抓住这种情况确实也很难——作战计划就指望对手犯错就根本是个天真的想法,就算对方出现严重错误,那也不一定能把握的住。而且现在犯严重错误的是日军,如果英军不出失误,是可以把握住的。

题外话:其实我觉得作为主官,是需要存在很强的自信心——即便是犯错也有种“我犯错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会改正”的气场。这种自信甚至达到了自负的程度也比缺乏自信好的多。尤其是在自己的潜在观念中,自己始终是能有力塑造对手思维和行为的角色。如果缺乏这一点观念,我觉得很可能会一直陷在被动适应局势的角色——虽然当处在劣势防御阶段时,往往就是处在被动适应局势的角色。

英军阶段:

英军物资补给:因为英军的卡车和骡马进山作业,所以英军的物资成堆的堆在了火车站里,没有动。

英军的移动:
1.印17师在迅速北上,脱离险情,没有给日军留下任何弥补的机会。至此,日军33师团的初始作战任务完全失败,现在据守英帕尔谷地的英军数量上升,英军逐渐获得机动自由权。
2.印20师放弃芒累阵地,收缩进了英帕尔谷地。日军南北的交通要道:芒累——Kalewa公路被打开。
3.在分界线上的协同似乎暴露出了问题,但具体为什么放弃乌克鲁尔——英帕尔的交通隘口,日军指挥官并不是很理解。可能是因为单位位处分界线,两个战区指挥官都认为自己对其有控制权。不过需要注意此时,英帕尔南北城区都有英军的防御单位据守——虽然北部城区的驻防部队是处于预备状态的。
4.面对冲进Jessima重镇的日军,远征军在英国空军的配合下,发起进攻战斗,力图夺回重镇——1号检查点。

英军移动结束的情况:


关于英军的战斗:
远征军的低AR与日军的高AR相比,立刻显现出了劣势——在英国空军炸出DG以后,依然出现了守方奇袭。远征军损失非常惨重:AL2。这似乎对英军的指挥官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在下一回合就选择了放弃在Jessima附近在做迟滞任何的行动,选择直接退守公路。英国空军的效率非常高,它们的轰炸对后来日军的作战行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对于日军做进攻战斗产生了巨大的麻烦,大量的DG效果,使得日军指挥官在地面有战术战力略的优势瞬间被毁坏,被迫放弃攻击——战术窗口期被关闭就意味着英军的援兵很快机动到位。

英军的进击阶段:
因为北部Jessima的失守,让英军联合指挥部决定调用一部分的预备队北进到公路据点,预备日军对公路的夺占。此时由于印17师的脱险,英帕尔谷地的兵力开始富裕,选择少量兵力(如果少量兵力选择控制关键据点,对于日军的后继行动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北进并没有对英帕尔的兵力数量造成太大的变动。

结束时的英军战线情况:

印17师的成功脱险,对于英军的作战产生了极大的机动部署自由权。相对的,这对日军造成的麻烦则相当大——不仅印17师一部成功脱险,而且原来部署在通赞——英帕尔公路上的独立单位也恢复了机动部署自由。局势对于日军而言,有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此时日军指挥官认为,南线现在除了施压外没有其他选择,再做大规模重新部署会浪费很多时间,英军的兵力只会越来越多——施压对于英军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变小,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大效果,应该是日军现在所需追求的。

英军由于不适应山地作战,并不能对于日军在山地中由地形掩护的战线产生很大威胁,日军因此可以用少量的单位展开很宽的战线来寻找英军的战线漏洞进行渗透,而据守空地的英军则需要使用兵力来组织严密防御,才能不留出很多的漏洞给日军。因此,日军能对谷地产生威胁的山地战线越宽,英军所需的据守兵力则越多——不过相应的,单位密度的下降会造成战线上的战术能力下降(推演末期英军的山地攻势中日军31师团迅速崩溃,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发表于 2014-10-25 2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2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回合日军总体补给情况:
回合阶段说明原有通用水牛总计
2
存储
12.25
2.5
14.75
     
 增援/夺取
1
  
 移动油料   
 补充/补给
-0.75
-0.25
 
 轰击行动   
 攻击/进击
-1.25
  
 进击油料   
 防御战斗   
     
 净值
-1
-0.25
 
     
 结算
11.25
2.25
13.5

发表于 2014-10-27 11: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不来,睿渊搞得好大的买卖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2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渊 于 2014-10-28 21:38 编辑

第三回合:
天气:晴朗
空中:空军行动不受限制
地面:干燥
主动权情况:英军争到主动,决定先行。

英军阶段:

英军的物资:英军的物资并不多,铁路运力受到的限制也不大,被英军从车站运到了英帕尔谷地。

英军的移动:
1.印23师的部队被调往北部公路。在本回合之前,英军指挥部接受了日军指挥官的有益建议,使用了战略移动,大大缩短了将部队进驻英帕尔——科希马公路的速度。不过在移动结束时所停留的位置却并不理想。(深蓝箭头)
2.为了应对战略机动状态下的部队不能“吃”补给,新到的军指挥部往南一些推进以协助对这些部队的投掷,而自身也几乎达到了拖拽的极限,为了保证指挥部的安全,英军将一些公路上的部队收拢在了指挥部同一地点。
3.由于铁路下车的部队不能再移动,所以英军富裕的空中运力被英军指挥官用来运输新到的部队——下机后的部队还保有一般的机动能力。一支部队加强了科希马,一支部队加强了英帕尔谷地(图钉标识为下机地点)
4.面对日军15师团的压力,在帕勒尔——英帕尔附近的英军做出调整,用了相当的部队填补了防线,还组织了相当的预备队,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5.在英帕尔正面的独立单位被扣上了预备标记,进入英帕尔北城区(此时,这两个单位似乎协调后由元帅控制,日方具体不知内部情况如何)。
6.因为印17师的成功脱离,33师团对于托巴尔形成有威胁态势还有一段时间差,所以印17的部队也掉了一部分到两个战区的分界线附近,以便在出现危机时进行应对。
7.英军本来驻守Jessami的部队开始往科希马地区收缩,速度很快,烧毁了剩余的补给堆。

介于箭头比较多。特发一张移动完后的英军部署:


英军的进击阶段:
英军的协同似乎出现了问题,驻守英帕尔北城区的部队应蒙巴顿元帅的指令北进,以便加强公路上的兵力。不过这造成了南部战区对于英帕尔的守备出现了一个小的漏洞,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为英军联合指挥部所重视。


英军结束时的战线状态:
由于战略机动的部队战斗能力为0。所以组成的战线另外用颜色注释:


此时,英军在英帕尔谷地的防御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小漏洞:乌克鲁尔——英帕尔北市区公路和城区北毫无驻守兵力。而公路上面也出现了一些潜在的漏洞。不过,此时暴露的漏洞还有可以弥补的机会,而且日军如果想要利用这些机会,部队是需要进行一次推进部署的——也就是要用两个回合。先不说北部公路英军到底有没有机会进行弥补,至少这两个回合中英军都有足够的机会去弥补英帕尔谷地的防御漏洞。

对于日军而言,想要利用这些机会,就必须利用联动——在对局过程中,我们都发现联动会争取到很多的时间:给与处于主动的一方足够的时间进行机动部署,从而造成弱点会被成倍的放大,强点会被的成倍的提升。
但是要依赖联动,日军需要的机动部署就不能依照一人一次的模式进行设计,而利用联动的部署设计如果出现没有联动,那么日军可能就会陷入极端被动(日军用了3个小时一直在盯着棋盘上找英军漏洞设计机动方案,然后才开始做出第一步行动)。不过,运气的成分在对局中其实很重要——想要取胜就要冒险。而历史不断印证了这句话。而此时对于这些情况,英军依然有机会去弥补,所以对于日军而言,如何隐藏自己要捕捉英军弱点的意图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是设计日军机动部署计划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日军阶段:
获得补给:获得0.5SP——放置在货车初始点33.05
援兵情况:无
移动情况:
指导:日军迅速向牵制兵力展开、机动,向英军摆出要调整部署准备战斗、立刻和下回合把握英军战线上的漏洞的态势。以此来转移英军的注意力,隐蔽真正的主攻点。不过一旦英军对于日军的部署立刻产生出了正确的应对,从表面摆出威胁的点攻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日军对于英军战线判断情况:
前提:此时据守在英帕尔谷地外围的兵力尚有限,不能对于谷地做出全面安全的防御,所以有很多的弱点可以对之产生威胁,英军出现错误的机会因此可能会被加大。
此外:攻占Jessima的万岁进攻似乎对于英军指挥部的心理影响很大,似乎显露出有明显畏惧日军的心理。此时日军指挥官判断——英军可能会放弃积极行动,在一段时间内只会被动应对日军的部署。
日军的威胁姿态:
1号检查点:此处的英军AR低,单位建制小,战斗力底下。实为日军若想不计损失突破谷地防线的最佳战术突破窗口。认为英军在此遇到威胁时,预备队最可能投入此处,尤其是城中的预备队——对于日军设计最能产生威胁的单位。
2号检查点:日军公路进入的隘口,虽然日军想要进入难度很大,但是进入后却能对英军队形产生巨大破坏。认为英军不太可能放弃这里,英军的大量预备队驻扎此地,却可能不敢放弃这里的防御阵地。
3号检查点:英军的防御兵力一旦去填补1、2号检查点,3号检查点可能就只能产生漏洞——因为预备队的数量有限。在这个点虽然不能立刻就产生威胁,但是出现联动则日军很可能直接进入谷地。
4号检查点:据守托巴尔的印17师面对33师团还是有一定的压力——虽然33师团一部正在逐步向15师团靠拢。日军在通赞——托巴尔公路上依然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可能是英军畏惧日军的战术渗透,印17师在逐步转移的前提下依然有足量的部依然留守在托巴尔。不过他们可能无法应对日军的此时在1,2,3号检查点的威胁。
5号检查点:通向英帕尔谷地的公路,缩短一半的机动距离到底会对英军衡量战局产生多大的影响,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现在驻留在此的部队仅仅足够战术防御的。对于英军暂时不可能有大的威胁。

日军的目标:
6号检查点:力保英军不会再次进入这个公路进行布防。下面这个单位在进击阶段之前,尽量不暴露出企图,用预备姿态先开到补给范围内进行补充,防止饿死,也对英军摆出无威胁的样子——依赖进击阶段和下一回合的行动,日军可以很成功的进入此时空无一人的英帕尔北市区。
7号检查点:日军可以依赖进击阶段与下一回合进入公路——当然还可以对那个战略机动的单位进行一次战术攻击(这肯定是致命的)。不过这个单位也可能会引起英帕尔市区预备队的注意,想摆出无威胁的姿态并不可能。对此,日方指挥官只能寄希望于英军决策失误和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另外,日军的独立装甲单位被移动到可以连接到补给的地方——这些部队预计在长时间内不会有所作为,因为不能使用觅食规则,脱离补给源次次都要补给喂养,实在是一种浪费行为。日军觉得用到山炮独立使用的威力实在太低,独立使用基本上是在浪费物资。所以在调动时,附近的炮兵都开始网芒累公路网聚集。

关于日军的补给:
日军现在奉行:在接触前,在不威胁单位生存的前提下使用觅食规则缩减日军的补给消耗量。

由于箭头太多,特别传一个清晰的图样


关于英军的在反映阶段的响应:

英军选择加强1号检查点的位置——增加15师团正面防御力量。同时,英军的低空扫射配合地面与地面重火力对于日军从山道中探头的部队进行猛烈轰击,但是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
英军加强正面,则之相对的,山夹库——英帕尔公路就完全放开了;日军准备进入英帕尔——科希马公路的进入点也不会得到加强。
看到这个局面,日军指挥官判断就本回合而言,已经成功塑造了英军的行为和思维。(英军指挥部内部思维样式,日军指挥官没法臆断)
现在只要日军连动(这个有一半的几率),天气正常,日军的计划就可以按照正常推行。

关于日军的进击阶段:

日军此时按照计划执行:
1.北部继续高速行军,集中战术力量。先锋以最快速度接近公路,即便炸成DG的单位也进行前进——此时北部行动当以速度优先。
2.15师准备进入英帕尔的单位解除在预备后,进入山夹库——英帕尔公路的最前沿森林,防备英军轰炸。

富勒的书中经常有一句话:“骰子已经投下。”此时,对于日军而言:骰子已经投下,胜负就赌在了联动一事上。

回合最终战线情况:

总体而言现在战线越来越紧密,战术密度越来越大,机动的空间越来越少——发生直接接触也就越来越不可避免。就机动空间的减少一事,对日军不是一个好消息:就进攻作战而言,机动的价值应该说要比交战本身来的重要——交战杀伤最终无法避免,但是通过机动才能获得最佳的交战杀伤态势,而这将直接决定交战的最终的结果(至少我的看法如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Register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elonica

GMT+8, 2024-11-1 07:02 , Processed in 0.0298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