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Register
搜索
查看: 2013|回复: 12

BCS:Brazen Chariots 推演战报 十字军行动——第七装甲旅的覆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7 17: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久不见,大家心心念念的BCS系列推演战报十字军行动它终于来了!这也是继两年前韩战清川江2A1剧本战报来第二次进行2A1地图推演,相信通过此次大剧本的推演,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此也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
在本次推演战报正式开始之前,先插播一则紧急消息,2024324日,我们的老朋友Dean Essig,同时也是The Gamers的创始人,先后为我们带来了诸如OCS BCS TCS LOB等知名系列兵棋作品,他本人也经手设计了许多经典作品。于当天因癌症不幸离世,享年63岁,我们的老朋友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此仅代表作者本人致以沉重的哀悼,也愿他在天堂能有兵棋相伴,一切安好。也相信在后辈努力下,Gamers能越走越远,继续为我们带来新的作品。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回忆起我入坑他们的系列作品,记得当时在两年前,入手了OCS系列第一个作品韩战,我在MMP社作品之路上也越走越远,先后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回顾我所走过的历程,从第一篇OCS缅甸战报的出现,再到现在BCS的黄铜战车系列战报,可谓感慨良多,也有幸接触过Dean本人亲笔作品,在后期我可能会专门出一篇有关悼念设计师本人的文章。那么在以后我也会尽量更新我的战报内容,不断创造价值,我也不知道这个战报内容能走多远,我所能做的只有珍惜今天的每一刻,为大家带来独属于我的兵棋思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币 +160 收起 理由
xigema + 50
grandiose + 80
无趣无聊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瞻
好了,现在也不是悲痛的时候,人总归是向前的,在此就正式进入到了我们战报正篇内容。我们此次推演剧本为5.10,即十字军行动前期内容,剧本名为Totensonntag,中文译名为“亡灵星期日”,在这几天里,英军的第七装甲师将在Sidi Rezegh周围经历严酷的考验,而他们也终将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沉痛的代价......

那么我们将时间倒退至十字军行动前夕,究竟是什么导致第七装甲会有如此沉痛的结果,那就不得不提到十字军行动计划制定的过程了。

当时由于韦维尔的战斧行动计划的失利,使得英国装甲部队蒙受沉重的损失,而这场行动的失利也让丘吉尔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作为英国首相,他很清楚,解围托布鲁克,打破北非焦灼战局刻不容缓,他需要一场宏大的胜利来提振士气,鼓舞民心。因此这个任务重担就压在刚刚到任的奥金莱克将军的身上了,此时的奥金莱克将军可谓压力山大。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了故事的主角之一奥金莱克将军,当时韦维尔离任之后留下了不少烂摊子,这也让这位新到任的将军头疼不已。此时的他又不得不面对来自首相的压力。此时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经历一系列失利之后,急需整备,他们落后的装备已经不足以支持他们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了。

因此奥金莱克在接任后,面对首相一再催促,要求解围托布鲁克,他只能一再拖延,要求增援补给,为即将到来的仓促行动做着准备,制定了名为“十字军行动”的计划。

对此,当时在执行计划前,该计划一共有两个方案:第一个便是从南部小径行动迂回,主动绕其后方,攻向后方守备空虚的班加西,一举截断非洲军团后路,达到解围目的;第二个方案便是现在已经执行的方案,即绕开德军在哈尔法隘口周边组织的堡垒地雷防线,进行穿插,让第30军作为主攻部队,占领Gabr Saleh同时组织防线,等待隆美尔的主力的反攻,借此集中兵力优势展开决战,打击非洲军团主力,解围托布鲁克。而13军则负责向Bardia(巴迪亚)方向行动,绕开德军防线,同时保护30军的侧翼。

对于第一个方案来讲难免过于冒险,如果要执行第一个方案,他们首先需要面临补给线过长的问题,尽管英军具有绝对补给优势。并且在行动过程当中难免拉长战线,不利于行动,而隆美尔也不会坐以待毙,定会有所行动。因此该方案极不现实,很快被否决,在前线指挥的坎宁安将军果断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案,而奥金莱克也认同了他的想法。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第二种方案,首先,该方案成功执行前提条件在于必须隆美尔要采取行动,让自己的主力发起进攻。奥金莱克想通过防守转反击来沉痛打击非洲军团的主力,而他也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彻底歼灭非洲军团的主力,也就是德军第15和第21装甲师带来的威胁,那么即便最后成功解围托布鲁克,但是如果非洲军团主力保全,在后期终将继续威胁托布鲁克,北非战局永远得不到逆转。因此此次行动表面解围托布鲁克,但实质还是为歼灭非洲军团主力创造机会。

但是很显然,这个计划问题在于一开始将主动权拱手送给非洲军团,并且设定过程中过于理想,自以为是地认为德军会按照英军想法行动,从根本上忽略了战场的随机性。因此该计划自始至终是十分被动的,并且将战场情况过于理想化。

更为致命的是,该计划制定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没有为行动留足空间,并设定相应的预案,这也为行动开始后对方没有按照预期行动给英军行动计划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混乱,为第七装甲师的覆灭埋下隐患。

其次便是英军装备过于陈旧,其战术素养水平也远不如德军,尽管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包括指挥系统的混乱,补给线的建立,这都会不同程度给英军的十字军行动带来不少的阻碍,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我们再将视角回到非洲军团这边,此时德军已经在哈尔法隘口组织坚固的防线,他坚信英军短期内不会从这里突破。随着前线压力减弱,他还是将目光集中于托布鲁克,如果不拿下这个堡垒,他的军队便也无法缩短补给线,进军埃及事宜便也无从谈起。因此托布鲁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隆美尔无时无刻都想啃下这个硬骨头。

但是近期从前线传来情报显示,英国人在近期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在周边建立补给站,当隆美尔得知情况以后,发起了一场名为“仲夏夜行动”,企图试探英国人的底细。但是英国人也很聪明,故意撤出主力,留下假情报,而这份假情报也使得隆美尔坚信英国人近期不会有所行动,可以安心聚焦于围攻托布鲁克。但很显然,意大利方指挥官巴斯蒂科却表示深重的忧虑,他曾再三警告隆美尔不要鲁莽行事,应注意英军动向,为即将到来的进攻做好准备,因为双方战略分歧,也使得这两位指挥官经常争吵。

果然,英国人在1941年11月发起了十字军行动,也印证了意大利情报部门的忧虑。德军前线部队被英国人进攻打乱阵脚,并将英国人进攻相关情报传递给了隆美尔。隆美尔得知以后得到的结论却是英国人试探性的进攻,不必惊慌,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而隆美尔这番操作也彻底让英军惊掉下巴,战局并没有向着预期方向发展,整个英国指挥部陷入了沉默,他们对此不知所措。的确,在对方毫无作为时候对英军来讲是把握主动权好时机,但此时因为原计划作废而陷入停滞之中。

在短暂停滞后,坎宁安终于坐不住了,他开始尝试主动出击解围托布鲁克,改变了原定的计划,分散第30军力量,让他们从多个方向向非洲军团发起进攻。这也使得英军原有的集中力量不再具有优势,为德军逐个击破并包围提供了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演过程
1941年11月19日,英军在历经一段时间静坐之后终于开始了行动,十字军行动就此拉开帷幕。在英国第7装甲旅和支援旅向Sidi Rezegh方向开始行动,在随后几日战斗中顺利摧毁了那里的机场。
而第22装甲旅原计划配合第一南非师一同向古比井方向发起进攻,但是南非师没能及时赶到,第22装甲旅独自行动,认为面前的意大利ariete装甲师不足为惧,顺便还能使他们得到战火的历练。尽管意大利装甲师面对英军突如其来的进攻打乱了阵脚,但是很快他们的反坦克炮阵地让英国第22装甲旅吃尽了苦头,而到来装甲纵队也迅速发起反攻,使得第22装甲旅蒙受损失,他们不得不从古比井后撤,等待下一个命令。

至于第四装甲旅则在侧翼组织防线,对德军主力即将到来的进攻进行防御,从而保护主力侧翼免受威胁。

而在利比亚东部,英国第4印度师也抵达德军外围防线周围,准备从防线侧翼发起进攻,而英军新西兰部队也已赶在增援的路上了。
随着十字军行动的进行,时间已经来到了11月21日,此时隆美尔终于在英国人的进攻中回过神来,他迅速赶往前线,组织部队。让第21装甲师迅速赶往前线同时,第15装甲师则向巴迪亚方向行动,但是没有遭遇英军后迅速折返支援第21装甲师,同英军第四装甲旅遭遇展开激烈交战。
此时的战局似乎陷入了白热化当中,双方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突破,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计划,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在古比井方向上,前来增援的第1南非师继续尝试向意大利ariete师发起进攻,牵制意大利装甲师。而位于北部的南非部队则沿着红色箭头方向前进,保护第七装甲旅的后方,截断德国人的增援。

而位于战场的南部,德军第15装甲师则继续沿着黄色箭头方向向Sidi Rezegh支援,准备一举包围在那里的英军。而第21装甲师则负责掩护15装甲的后方,抵御来自英军第22装甲旅和第4装甲旅的进攻.

在托布鲁克周围,英国支援旅则负责沿着红色箭头方向对非洲师的部队发起进攻,拿下附近的VP点;而第七装甲旅则负责沿着橙色箭头进攻,顺势拿下另外两个VP点。其次,位于托布鲁克要塞内的第70步兵师则随时准备解除编制锁定,准备向外发起进攻,策应外围英军,从而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在第一个回合当中,第15装甲编制率先激活,向着英军第七装甲旅奔袭而来,随后又激活21装甲师赶往交叉十字路口,阻滞英国人的行动路线。而英国人则主动激活第七装甲旅和支援旅,准备按照原定计划夺取VP,可惜战局不尽人意,并没有取得突破。更为重要的是,英军SPT编制首次激活失败,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托布鲁克周围交战过后,英军第22装甲旅和第4装甲旅也按原定计划行动,准备为身陷包围圈中的第7装甲旅和支援旅解围。但是行进途中并没有那么顺利,同德军21装甲师正面遭遇。在第22装甲旅努力下,自身在付出沉痛的损失后成功将德军部队从十字路口击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1941年11月22日,双方部队已经到达预定地点,并且获得了为数不多的空军支援点数。此时局势对于英军十分不利,为了进一步减缓压力,英军选择接触托布鲁克附近编制锁定,向面前意大利人发起进攻,这也就意味着在托布鲁克附近轴心军和英军将不再受到限制。

不幸的是,位于Sidi Rezegh附近的两个英军编制均已断补,他们已经无法维持前线夺取据点,此时他们只好改变计划,着力击退德军15装甲师,重新建立补给线。

不过此时英军先手,选择激活第七装甲旅率先向第15装甲师发起进攻,尝试建立补给线,不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随后又激活了南非师,放弃了对意大利ariete师的进攻,从而转向解围英军,对后方的德军发起突袭,成功击退了德军,使得圈内英军重新建立补给线成为可能。

而非洲军团这边也毫不示弱,以15装甲师牵头为主力继续对Sidi Rezegh周围英军进攻,并企图包围英军,借此沉重打击了第七装甲旅。而第21装甲师则面对前线压力,被英军包围处于断补状态,只好选择主动撤退至后方休整。而第21装甲师的撤出则极大减轻英军行军压力,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局势。

至于意大利ariete装甲师则选择从古比井方向主动撤退,在后方重新组织防线,继续阻击前来的英国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23日初,托布鲁克局势基本已成定局,在Sidi Rezegh周围的英军并没有挣脱束缚,身陷与德军的苦战之中。而外围英军第4装甲旅也尽力对德军装甲师发起进攻,而第22装甲旅和南非师由于疲劳度的提高和过度的损耗而不得不选择原地休整。

对于德军而言,则是坚持对Sidi Rezegh英军发起进攻,奉行“关门打狗”政策,准备一口吃掉面前的第七装甲旅和支援旅。
但是随着战斗的进行,英军第七装甲旅与支援旅并没有突围成功,此时在德军第15装甲师疯狂进攻下,第七装甲旅损失惨重,难逃覆灭的命运,残余部队已经完全陷入包围圈中。

而托布鲁克要塞内的英军70步兵师也成功从外围突破,击退了这里的意大利人,成功地策应外围英军进攻,同时也阻滞非洲师部队进一步增援前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至于英军第四装甲旅最后因激活失败,并没有对德军15装甲师构成威胁。最后因为英军没能成功拿下Sidi Rezegh周围胜利点,因此德军取得了此次推演的胜利,下图是结果图和伤亡对比:

从双方伤亡对比大家可以看到,双方伤亡差距还是比较大,德军基本上没有遭遇什么损失。但对于英军而言,第七装甲旅损失殆尽,而其他几个装甲编制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英国第七装甲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傲慢的英国人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这一天也由此被称为“死亡星期日”。

而在历史日后战斗中,隆美尔或许是看到了第30军虚弱不堪,并没有选择继续对前线施压,处在包围圈中英军和南非军就此成功突围。而隆美尔则选择“向前线进攻”,向南率领15 21装甲对身后的英军发起猛攻,将英第30军分割同时,继续向东部突进至埃及境内,对哈尔法隘口附近的英印军发起进攻。

紧接着,英国人得到喘息后,重新组织进攻,联合新西兰军队继续向Sidi Rezegh方向进攻,解围托布鲁克可谓指日可待。而隆美尔也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因此选择让第15 21装甲师在解围巴迪亚后迅速折返堵住缺口,而意大利装甲师也在支援的路上。

最后在双方多轮激烈交战过后,非洲军团伤亡惨重,已经无法继续维持现有战线,在考虑到多方问题之后,隆美尔只好选择主动从托布鲁克周边撤出,回到战线最初状态进行休整。而这场撤退也使得北非战线回到了隆美尔初临北非状态,十字军行动就此宣告成功,非洲军团也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Register

×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
最后还是简单地小结一下,首先站在游戏角度简单分析一下,总体推演感觉是比较魔幻的,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正常情况下,英军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理由也非常简单,处在Sidi Rezegh那边两个编制从一开始就是断补的,大家也知道,在BCS中一个编制只要断补大概率很难再取得进展,对战果影响是非常大的。

当然,在第一个回合推演过程当中,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到了第二回合之后我便发现了这个问题。换句话说,这个作品本身补给线路规划可能一开始就有问题,就是有些运补队从一开始初设就是”不合法“的,但是它仍然存在地图上,而设计师对此没有任何说明。因为运补队与HQ补给线建立尽管不强求追溯道路,但是运补队与补给源之间必须要通过Secondary and Primary Roads追溯。这也意味着尽管北非道路交通网十分发达,但是可供玩家行动路线并不是很多,基本只能靠主干道路行动了,在这样思维引导下,历史路线反而不可行了。

我相信有人还是会有疑问,这里我就举一种最极端的例子,最坏情况下,就是双方编制可能在一个地方相互断补,因为断补对SANFU不利修正,导致双方编制可能都在静坐看戏这种情况,对于周边行动毫无反应,反而脱离了现实情况,因此补给线路要比大家预想之中的脆弱。

这个问题我在一开始小剧本当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通过大剧本推演便暴露这个问题,就是设计师设计剧本本身可能忽略了很多游戏限制性条件,去尽可能贴近历史。但在现实推演当中,由于这种限制,玩家又不愿意去走历史路线,会根据战场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决策下暴打公羊师反而成为了一个最优解,除了避免断补外还能避免与德军主力遭遇,从而从后方突破,更快地解围托布鲁克,可以说今天我是按照历史思路解释了这种思路为什么行不通的原因。

当然这也只是第一个我想吐槽的地方,等我分析完双方思路后,我再来好好地吐槽这款作品,并解释它为什么不好的原因。

对于德军而言,其实最大战略失误在于提早撤出了第21装甲师,导致该师没能在后续战斗中发挥作用。如果当时21装甲没有选择主动撤退,反而拼死对南非军发起进攻,除了能重新建立补给线外还能阻滞英军第4装甲旅和第22装甲旅的进攻,也减轻了德军15装甲师压力,使得他们能够安心围歼包围圈中的敌人,那么战局还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包括当时主动撤退过于着急,也忽略了游戏本身补给限制性条件。

对于英军这边就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是按照原定计划行动,只不过在行动途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如果要考虑历史情况,忽略剧本条件,其实英军第7装甲旅和支援旅可以提前撤出,脱离包围圈,减小损失,而历史上坎宁安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站在历史角度来讲,向Sidi Rezegh进攻的确并不是可行的方案,特别面对敌军包围,形势是十分不利的。不过奥金莱克在面对这样的撤退方案是十分愤怒的,最后一怒之下撤下了坎宁安,让里奇担任指挥。

那么尽管这个作品槽点很多,但在我看来还是能在推演当中获得不少收获的,特别是在BC中强制使用指令系统,前面我也讲过,使用指令系统只有在大剧本中作用才能得以体现。但是据我了解BCS大剧本中基本都是很多个编制行动,其实不方便使用指令系统。所以BC这样地图大,但是图上编制不是很多,操作量不大作品成为广大玩家练习指令系统绝佳选择,也能加深你对这个系统的认识,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

那么使用不使用指令有什么样玩法区别呢?其实在我的理解中,指令除了是对玩家行动思路一种规划同时也限制了玩家反应速度,使模拟更加真实。比如在这次推演当中,第三回合中南非师原先是恢复疲劳指令,但是因为第四装甲旅激活失败,无法承担进攻任务,我想让南非师继续承担任务,但是由于指令限制,南非军编制无法改变原先计划做出任何反应,这时候指令系统魅力便也体现出来了。

并且由于指令系统的限制,要求玩家在行动之前做好计划,但战场本身发展又是多变的,包括例如激活失败这样的突发情况,对玩家整体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限制了HQ的行动,部队也只能按照原先路线行动,这一点其实本质跟TCS的行动计划是一样的。所以推完大剧本之后,对指令系统也有了新的认识,收获良多。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测
接下来就正式到了我们的吐槽环节了,刚才我也说过,这个作品的槽点是很多的。总的来说,这款作品是一款非常失败的作品,以下是几点主要的问题:

一、意义不明的指令系统。首先,设计师在这款作品中强制使用指令系统,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沙漠作战当中索敌过程,限制玩家的行动。但是这种限制并没有做进一步要求,更多只是将通规可选内容搬运到这里。并且在实际推演当中,指令系统限制并没有起到多大限制作用,玩家选择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可以大到违背实际情况进行行动,导致战局最终向着魔幻方向发展。至少在我看来,指令系统在十字军行动是可以大作文章的,可以用于体现双方指挥系统混乱情况,也能更好体现玩家决策与历史决策之间冲突,但是设计师在实际中体现不是很好,指令系统没有发挥它本身的作用。

当然,这一点G司机也提到过,就是可以理解为玩家选择暴打公羊师这样更好的决策,历史上指挥官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也使得英军能在游戏中稳赢,不留有任何余地。但是这种解释很难说明历史上十字军行动存在的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游戏性问题,换句话说,这种设计本身脱离了现实。

我就举这样一个例子,还是以G司机英军集中三个旅暴打公羊师例子为例,如果按照指令系统讲,公羊师无法解除PD撤退。对应到现实情况中就是如果历史上英军集中第七装甲师力量进攻Ariete师,以意大利尿性,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一定选择主动撤退,而不是留在原地挨打。从游戏中讲对玩家不公平,没有调整防线机会,对应到模拟中来讲就是完全忽略了现实情况,所以我认为这不是单纯能用玩家思路与历史决策冲突解释的问题,而是涉及设计本身到底符不符合现实的问题。当然,即便说到这里,我相信还有很多人会为这个情况进行辩解,继续来杠,只能说我们站位不同了图片。

也有的人会觉得兵棋本身就是个魔幻游戏,跟其他桌游无异,反正就是投骰子。这里我也懒得辩解了,只能说每个人对游戏理解是不一样的,反正就是很魔幻,多一点离谱的设计又算什么,甚至只要我愿意,在战场使用各种魔法都是可以的,例如让一个编制原地蒸发等等,对于这种乐子人来说,我也没有理会的必要,反正只要你开心就好。

那么至于这个问题解决方案大体也有两个,例如提供一个预备指令,让ariete师提前解除PD状态撤退,应对英国人的进攻;或者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便是强行历史路线,让双方前期按照预定计划行动,但是很显然体验度会大幅下降,基本双方就成演员了。

所以很明显设计本身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至少大方向就是有问题的,就是测试组对全剧本测试过程当中可能也只是按照历史路线来测,但就今天推演情况来看,即使历史路线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推演完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测试组在跟我谈”论一个演员的自我素养“。换句话说,玩家本身推演是有自己想法的,在推演过程能发现最优解,即使偏离历史我也会选择这样做的,这也就启示设计组本身除了考虑到历史情况外还应考虑到玩家应该怎么做,在模拟和游玩中进行一个反复权衡,这也是设计中给我们的一点启示,至于其他的有待大佬们补充,有关决策这一块不再赘述,大家自行体会。

并且历史上十字军行动表面是解围托布鲁克,但奥金莱克实则想借此机会彻底歼灭非洲军团主力,彻底扭转北非战局,所以设计本身一开始过度聚焦解围托布鲁克是错误的,更不用说这个胜利判定是即时的。所以奥金莱克对于十字军行动并不是非常满意的,而且自身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自己第七装甲师这支主力遭到重创,所以这个聚焦点本身其实也反映了设计师对于史料把握会有一些偏差,而这一点也在接下来我讲到赋值问题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赋值问题。接下来就来简单聊聊这个赋值问题,当时几年前我在了解OCS基础上看到BC赋值多少就能感觉到问题,从直觉上来看是这样的。就拿德军这两支装甲师为例,装甲部队我就不说了,就简单说一下步兵赋值问题,在移动面的AR普遍为3,这个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对应到历史当中,也就是这两支装甲部队步兵编制装备作战水平基本与英军持平,并且水平基本与意大利军队持平,甚至还不如意大利部队水平,那么我想问设计师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

就在我看来,德军这两个编制素质水平至少是5起步的,包括当年OCS的DAK就是这样设定的,或者说移动面4战斗5,这样是合理的。在BCS体系当中,别说素质差2,即使是差1水平战果都天差地别的。这也在某种程度说明了为什么英军第22装甲旅能把德军21装甲师追着打问题,当然运气是一方面,但是素质相差无几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而且就历史资料来讲,当时十字军行动英军装备陈旧,其作战实力水平也并没有作品当中表现地这么好,其AR可以跟德军水平持平,更不用说指挥结构混乱不堪,但是这个作品英军行动指挥效率却如此之高。如果照这个作品思路来讲,我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按照这个战局发展,歼灭非洲军团指日可待,北非战役早在十字军行动应该终结了?

至于意大利王牌公羊师,其实这种赋值考虑到北非作战前期,其作战水平能力有所欠缺,给出这样赋值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德军两支主力赋值多少不合理是肯定的,基本到了十字军德军装备相比托布鲁克前期就已经补足了,其装备作战水平很明显是高于英军的。赋值问题就说到这里。

三、剧本本身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提到剧本本身设计问题了,那么之前在指令这点也说了不少,就很明显测试组在测试方面明显深度不足,只是停留在浅层次测试。全剧本是如此,包括今天这个大剧本亦是如此,就是可能初设本身只是单纯考虑历史站位,而没有考虑这个初设对应系统本身到底合不合理,也就是我刚才讲到运补队不合法的问题。所以我现在有理由怀疑后期的一些剧本可能都没怎么测试就公布了,给玩家实际体验带来了很多困扰。当然,无独有偶,OCS朝战也有类似的问题,不排除拿一些剧本凑数的情况。小剧本练手不说了,但是大剧本我认为设计师真应该仔细斟酌。

四、编制锁定逻辑问题。最后一点就是提到的编制锁定,这个机制在一定程度模拟托布鲁克围城状况,限制了编制行动,也迎合历史情况,是这个作品唯一值得说道的亮点。但问题在于它脱离作品本身,设定逻辑有很大的问题,它将解锁主动权交给了英军一方,这也导致了英军在解围托布鲁克享有很大的主动权。从现实来讲,英军甚至靠近锁定编制敌方部队而没有任何反应,除非英军主动进攻这支编制。可以说只要抓住了突围时机,抓住破绽,短时间内解围都成为了可能,使得轴心方在托布鲁克周围极度被动,是不利于轴心方玩家的游玩的,因此这个设计还是十分遗憾的。

那么以上是我提到的这个作品本身一些大问题,这些也是我最想吐槽的点,除此之外,作品本身肯定还有不少小的细节性问题的,这里不再多说。也正是这些问题出现,让我在体验当中感觉这个作品有些魔幻,可以说BC是我体验的众多作品中继天无二日以来第二款让我感到如此魔幻的作品。

通过这些问题其实也暴露设计师本身设计水平低下,虽然他在Gamers也算是个老玩家,参与了很多作品的测试工作,但我也有必要强调设计和游玩本身是两码事,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BC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也暴露出他在设计上还有巨大的欠缺,在以后设计中还需多下功夫,需加深对于参考资料理解研究。

当然,我也并不是有意去拉踩这款作品,只是把作品本身一些问题叙述出来,尽管这种叙述带有很强主观意愿,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包括讲到的补给线路的问题。我这种评述并不能彻底否认这款作品,它还是有一些亮点的,例如编制锁定,模拟了初期托布鲁克围城情况,限制编制行动,体现历史决策,尽管这种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但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包括在以后BCS如果有加扎拉战役作品设计,都是可以参考的,只不过在执行过程当中的确不是很好。

包括指令系统投入使用,能让我们对系统本身有着更深认识,体量不大,编制小,使得BC成为在大剧本中体验指令系统的不二之选。作品本身还是有一定可玩性,加上题材本身,因为我个人也对北非题材是比较感兴趣的,是抱有一些期望在内的。但是这些理由也不能使得BC成为一个好的作品,所以希望大家理性看待这个作品,想玩就玩。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7: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思考
最后就是我个人一些历史思考了,之前看了一些视频,结合视频聊一聊吧!因为时间篇幅问题,这里就长话短说了。首先先简单说一下英国人在行动中的得失,站在结果角度来讲,英军的这次行动无疑是成功,逆转北非战局同时,也鼓舞了士气,也让丘吉尔看到了希望。

但是站在战术过程角度来讲,十字军行动又是失败的,首先就是如前文所讲,这个计划一开始将主动权拱手相让,没能把握战机,陷入一种被动局面,也没有相应的预案,导致十字军计划执行自始至终十分混乱。

因此十字军行动还是缺乏一个全局把握,带有一定局限性,放到现代人眼光看是这样的。但是放到当事人角度来讲,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历史指挥官无法掌握那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奥金莱克面对首相压力仓促制定这个计划,其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他也的确尽力了。这就好比你在高考考场上没有考好,但是回过头再看发现自己当时为何如此愚蠢的道理是一样的。

至于装备问题这里就不再具体去讲了,建议大家看看我后文发的视频链接。那么这里还有一个致命问题便是指挥系统不协调问题,作战理念落后,力量的过度分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德军主力。

这里其实通过英军作战过程也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指挥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偏离计划本身。那么放到BCS系统本身,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英军装甲和步兵编制其实是分开的,在一次激活中只能移动一个编制,这就导致英军装甲步兵不能做到有效的协同,几乎独立作战。尽管装甲力量作为进攻重要力量,但在面对带有支援的步兵编制发起进攻效率并不是很高,这时候就需要步兵协同攻下目标据点了,因此英军编制行动效率是十分低下的,这一点在早期古比井战斗中早已暴露无遗了。所以这个作品本身模拟还是能够反映历史的许多问题的。

最后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该如何评价奥金莱克本人策划这场行动,在我看来,这个行动本身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他本人对于战争本质还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的,促使他做出这样的计划。在实际战斗中除了要占领战略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一点其实在十字军行动执行初衷大家也是能看到的。只不过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是很好,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这也暴露出奥金莱克在指挥协调方面的不足,即使很多人评价坎宁安负有主要责任,但在我看来,其实奥金莱克本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在执行过程中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那么对于德军来讲其实问题也很多,其中第一个便是德意双方战略方向不一致,因为战略上的分歧使得双方的行动有着很大的分歧,缺乏足够的配合,使得非洲军团在十字军行动作战中失利,隆美尔并没有掌握对非洲军团所有编制指挥权,至少在意大利这边是不可控的。

但是不能因为意大利一方,就把这个失败责任全部归咎于意大利,这本身评价隆美尔其实是带有偏见的。在实际交战过程中,意大利在稳定战线上确实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的,特别是古比井公羊师这一战,对英军后来的行动还是具有一定影响的,意大利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的,把失败责任完全归咎于意大利是完全不合理的,因此我们也要客观看待意大利弱这个问题,不能就此完全说他发挥不了作用的。

说到意大利问题,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德军问题了,其实在这场战役中,隆美尔也绝非是神,他在决策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顾意大利方警告,一意孤行,错判局势让自己主力身处险境当中。就比如击溃了西迪拉杰格英军主动向前线进攻,拉长战线同时让自己的主力处于过度损耗当中,德军装甲师行进中经常难免油料短缺,贻误战机。如果当时聚焦于歼灭英军这支支援旅和装甲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很明显在这一点来讲他的行为是十分冒失的,甚至给敌人带来了可乘之机。

而这里自然又绕不开补给问题,当时非洲军团在十字军行动后出现大规模后撤,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补给问题。包括英军没能乘胜追击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补给过度损耗,补给线被拉长需要整补。所以站在补给角度来讲十字军行动也是一场消耗战,双方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十字军这场行动也为后来隆美尔打响加扎拉战役奠定了基础。

那么以上就是本期推演战报所有内容了,在此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在下一期我将会推出黄铜战车另外一篇推演战报,主要围绕隆美尔进攻托布鲁克内容展开,敬请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Register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elonica

GMT+8, 2024-11-29 02:32 , Processed in 0.0275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